Search

《我,和吉他的淵源》之四

另外一點,特別有感受(而且,日後將會有越來越強大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我,和吉他的淵源》之四

另外一點,特別有感受(而且,日後將會有越來越強大的感受的一點),是:

「我們是會因為吉他的外型,或是看起來的樣子,或是外觀外貌,或是,好看漂亮美貌的吉他外在因素,而去購買它,去擁有它的!」之所以要加一個「!」的驚嘆號,是因為這樣的事情一直到2020年的現在,它還在發生!我還沒有從1980年的那個 Adamas 的購買的極大錯誤中汲取教訓!

仍然會因為:「哇!這把吉他太棒了!」而去擁有它。
忘記了那個「太棒了」的驚嘆,有百分之八十以上,是它的外貌!!!

是的。
吉他跟女性一樣:你是會被她的外貌吸引,而忘記了那一些要長久相處在一起的更本質的條件的。這一點,很糟糕。
我相信 收藏吉他的朋友,應該都會有這種經驗的。
很糟糕。

但是,也不完全那麼令人心灰意冷,傷心絕望。
因為,吉他的外表:它的整個樣貌的呈現,本來就是很重要的。
吉他手們很早就發現了:因為對著表演吉他音樂的時候,觀眾的目光至少有一半是焦距在那一把他手中,懷中的吉他上的。所以,在挑選吉他的時候,選擇一把令自己會覺得很振奮,很優雅,甚至很驕傲的琴,是非常重要的。

製琴師們,也很早以前就發現了:同樣是音質很好的琴,可以把塞哥維亞 彈的那一曲 浪漫風格的奏鳴曲 的音質表現的淋漓盡致的 不同的兩把琴:那一把他特別處理過的楓木火焰對稱型花紋的琴,就會有人搶著要,而且甚至於排隊來等著購買;而另一把聲音一樣好的,外觀普通的琴,就不太容易出售。

這樣講起來,真的是很糟糕的一件事,好像吉他手 和 製琴師們都是以貌取人,只注重外表,嘩眾取寵的渾蛋。
其實不是。

原因是,大約三百年來,吉他由於各種和人們極為親近的關係,還有,慢慢發展出來的無數的吉他演奏曲和伴奏曲的過程裡,吉他已經被人們慢慢的,慢慢的,製造成一種極為擬人化的樂器了。

應該沒有任何其他一樣樂器在形狀上,比 吉他 更接近人體。
琴頭,琴頸,琴身,上半身(Upper Bout),下半身(Lower Bout),腰身(Waist)。。。。
而且,主要是吉他的琴身 的共鳴腔的大小,和人類最為接近。

有時候,練琴的最好的時間,其實就是小別時,女朋友不在身邊的時候。這時候,彈琴可以延續個五六個鐘頭。等到體力不支而倒頭就睡著以後。。。。一覺醒來,發現吉他就躺在身邊,也跟你這樣的睡姿過了一夜。變成了一個,好在沒有犯罪,始料未及的一夜情。

很少聽說有哪一個提琴手,在練完小提琴以後,把琴放在身旁的故事;原因也很簡單:誰也不想發現醒來的時候,小提琴已經被你壓扁了。

曾經有一段時間,大約是上個世紀的八零年底,九零年初的時候吧,我那時是一個鍵盤樂器手,處在一個重金屬搖滾樂完全盛行,方興未艾的時代裡。「天哪!怎麼每個人都在彈吉他!那麼多的電吉他,而且都一定有 Floyd Rose 震音大搖桿的彈奏,天底下到底有多少個合唱團,幾兆個吉他手呢!?」

話還沒說完幾年,我就發現「唐樓」錄音室裡,電腦越來越多了,我和同事花比傲 在錄音的時候我們用的是Performer 的錄音軟件,大概是 1994年左右吧,鍵盤樂器的聲音越來越多,百花齊放,百家爭鳴。六十一鍵的鍵盤,已經沒有任何人類聽過的聲音不被製造處理,並可彈奏出來了。也就是說,當初我所鍾愛的樂器之王:鋼琴,已經慢慢被發展,發明成為了一部鍵盤電腦,它已經無所不能了。

是在那個時候,我慢慢的,就和鋼琴,還有鍵盤樂器疏遠了。
自幼學習鋼琴,並在年輕的時候瘋狂的尋找各式各樣的樂器,追逐天南地北的各種樂器聲音。
我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,當我熟悉的鍵盤樂器上面,幾乎都無所不有的可以被彈奏出你所需要的任何的聲音的時候,我會棄它而去。

不,應該說是,它先棄我而去。

你想想看,當有一樣樂器它上面什麼音色,任何聲音都有的時候,你要稱呼它叫做什麼樂器呢?

我想,原因是我不喜歡「什麼都可以做得到」這個概念。


(待續)2020.11.12 by 羅大佑

____

#You編
看到大佑哥對吉他的深情,身為You編看著每一篇歌迷朋友的呼應。越來越期待百年琴展中,各位愛琴人士的相聚,期待聽見更多 #愛琴故事

#百年百琴吉他特展 #免費開放入場@華山中四A館
#因為愛琴演唱會@華山Legacy #購票請洽:
http://bit.ly/guitarmaniac2020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